拉脱维亚里加工业大学海外学习项目留学心得

   

化学化工学院 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2015级 鲍瑞瑞      

    一年前的今天,我还在各种手忙脚乱,毫无头绪的整理、上交各种各样的材料,接收着各样的开会通知,以及整天查收着收件箱里无数封英文邮件,与此同时,还在准备着各科的期末考试。在那之前,我从未预想过留学这个与我遥不可及的话题;在那时,对已成定局的留学生活,内心充满着各种美好的期待以及时不时的忐忑;而在那之后,我怀着感激的心情来回味和感慨这一年的在外学习时光。

    如果说生活像一串美丽的项链,那么我想在里加的这段经历无疑是这串项链上美丽的吊坠。12个小时的长途飞行,一个梦幻般的意象,隐约浮现于遥远的地平线上,令人向往,又充满无限挑战。

    饮食篇——初来里加,第一体验好像就给我们来了个下马威。欧洲人的饮食是那么让人不适应,相比中国饮食的博大精深,欧洲人对蔬菜的理解也许只停留在冷冷的沙拉上。对于一厨房小白,从此便亦步亦趋地照着百度菜谱,开始了自给自足的留学生活。在异国他乡,学习之余,聚餐成为我们的另一乐趣所在。每人做一道拿手菜,两张桌子、八个人,凑一起闲聊几句相互鼓励并分享着对里加的不同感受。

    学习篇——如果国内课堂像李白恢弘的诗,那么这里的课堂倒像刘永温婉的词,小而精致。相比理工大的大合堂,这里的教室更像老师面对面辅导。初来乍到,满心期待的第一堂英语授课,就这样宛如天书般结束了,似乎体验到了现实版的BBC语速。随着对学习环境的不断适应,渐渐地,各种各样的英文软件占据了大多数的手机内存,每天的英文学习已习以为常。令我感受最深刻的还是这里学生的刻苦,对于性格奔放的欧洲学生,他们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安于享乐,相反,凌晨两点钟灯光通明的图书馆足以说明他们的用功和努力。

    生活篇——一栋公寓楼里进进出出的各种学生,不同专业,不同肤色,不同国度甚至不同的大洋彼岸,但是都拥有同样的热情,可以探讨同样的话题,分享着同样的爱好。我也结交了许多课堂内外的外国朋友,好友列表里越来越多的联系人。大家在课余时间一起讨论自己对里加的看法,分享自己家乡的故事,感觉一切都没有当初的那种遥不可及。

    一张公交卡,双程火车票。上课之余,我们也在尝试着了解这座安静的小城,面积不大的国度,各种留学生的体验party,浓郁西方气息的节日庆祝,多瑙河彼岸的漫天烟花。

    世界之大,无奇不有。一年时间我体验到了截然不同的学习环境、文化传统,更体验了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。When in Rome, do as the Romans do.不同角色,全新的使命。一学年的时间,我成为了数万留学生的一员,漂洋过海是一种磨练,也是一种提升。不同的地域,我们也在努力着各自的专业。一年过后,全新出发!